4歲的小光有時候會在客廳玩自己的陰莖……
先安頓情緒,再思考有哪些擔憂
上述兩個場景,是幼兒在成長中可能會出現的日常現象,孩子因對身體的好奇,觸碰、探索性器官是成長中自然的事情。有時,家長看到孩子真的出現觸碰或是刺激性器官,還是會感到焦慮,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較好?由於過往社會對性抱持禁忌的態度,讓家長在自身成長過程中,並沒有機會學習面對這些會出現的身體探索。如今,家長可以練習覺察自己焦慮的原因,先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後,再思考自己看到孩子觸碰性器官的行為時,會有哪些擔心?
把「擔心」轉化成「要孩子學習的能力」
家長擔心的背後,往往是害怕孩子因為性而受傷,此時,家長需要做的是:把擔心未來孩子會受傷的焦慮,轉換成孩子現在需要學習的能力,協助孩子擁有相對應的能力,這就是日常性教育的互動。
例如:曉芸在晚上睡前,會抱著棉被用力夾著陰部搖晃身體,媽媽知道曉芸喜歡夾陰部後帶來的放鬆感,可以幫助入睡,但只是擔心若這樣行為出現在公開場合怎麼辦?此時,媽媽就可以教導孩子「隱私」與「界線」的概念。可以試著跟曉芸說:「媽媽知道妳睡覺前夾陰部會覺得放鬆,但是要記得,陰部是隱私部位,所以只能在自己的房間做,其他地方像是:客廳、公園、學校、親子館等公共空間都不可以。」
有時,幼兒出現夾陰部的動作,家長的擔心是清潔或是安全問題。此時,介入方式一樣是把擔心孩子的部分,轉換成能力教給孩子。例如:因為性器官的皮膚很脆弱,因此要觸碰前,手一定要先清潔過,避免細菌感染,也不使用其他東西,避免受傷。
適當回應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
孩子出現刺激性器官、自慰行為,背後的需求不盡相同,像是:
6. 模仿行為:看到周圍的人在做,就也跟著做。
我們可以討論「好奇」這個發展中常見的需求,例如:2歲的小志很喜歡玩自己的陰莖,想到就會碰一下、玩一下,對自己身體很好奇。這就好像大人買新手機一樣,一開始會一直玩,但是玩久了,了解所有的功能之後,就會在有需要時才會使用。因此當小志自在地探索身體,滿足所有的好奇後,自然會轉向到新的事物上,變成有其他需要時才會觸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