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學哭哭,十八相送,該如何是好?】part I

文/陳姿曄 心理師

猶記,第一次,陪老大上學,初期一至兩個月的適應過程,對我來說,像是再生個孩子的那般難熬,陣痛來來回回。但痛過後,我似乎也不想再來第二次,但人生啊,我決定生了兩個,就得面對兩次。

經歷家中兩隻小人逐漸適應幼兒園,第二次,我少了些玻璃心,仍是有感受苦,但不至感到撕裂,我們仍在不斷的隨時接招,但一路上的鍛鍊情緒力,在孩子身上是可以看見能力增長。

這中間,是有辛苦的,也有甘之如飴。

如果,要對自己說一句話,那麼應該是,哭哭啼啼分離,是再正常不過了。

試著回想,以我們成人進入職場,第一份新工作時,進入的心情?包含,新同事,新空間,新工作,凡事都是新的,我們內心其實有焦慮有緊張。何況孩子,才三歲進幼兒園,與依附的對象分離,面對新老師,新同學、新環境,會哭也是正常的啊。理解孩子需要一段時間,需要哭哭啼啼,那麼,我們只是需要幫孩子練習情緒表達,調節情緒,及學校適應等能力。

印象最深刻的是,我家孩子在入學時哭哭想媽媽時,被老師帶去看烏龜、看魚、吹泡泡、澆花。做為家長的,內心好想要九十度敬禮,感謝無法言喻。這些都是大人的前額葉在安頓孩子的杏仁核,那麼孩子的前額葉才能慢慢發展我們所期待的人模人樣的能力(像是情緒控制力、人際同理心等)

難熬難免,但至少你不是一個人。

以我自己經歷兩次孩子入學幼兒園,整理一些不同情境的經驗值,提供家長一些交流,讓親子一起勇闖幼兒園。

Feedback

回饋分享

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

陪伴你面對穿越傳統框架的性意識,鍛鍊性健康發展5能力,讓性健康能力發展走入生活日常。

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

陪伴你面對穿越傳統框架的性意識,鍛鍊性健康發展5能力,讓性健康能力發展走入生活日常。

Picture of 陳姿樺

陳姿樺

諮商心理師/性諮商師

Picture of 陳姿樺

陳姿樺

諮商心理師/性諮商師

荷光性諮商性健康聯盟 版權所有。不得轉載

推薦課程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