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 陳姿曄心理師
放下對錯:
無論是哪一方生育力發生問題,
記得,無法生育的一方,通常已經承受了許多自責、沮喪與失落的情緒,
而即使具備生育力的你,可能也感受到失落與無力。
彼此穿越,看見對方都受傷的心。
生殖醫療的副作用/不確定性:
進入生殖醫療階段,日常生活需要因治療而調整,
例如:打針、吃藥、回診等,
或求孕的期待與挫敗等,
到後期,可能面對醫療的繼續或暫停,
雙方都需要核對彼此的想法與感受,理解彼此
並在過程中,給予語言及非語言的支持,或是醫療上的出席等,
表達我們是一體的心意。
單打獨鬥,是最辛苦的路。
(或許,這涉及溝通,但溝通這回事,確實沒有想像中簡單XD)
讓不能與失去,能有訴說的機會。
面對生育的不能與失去,
彼此能訴說,給予聆聽與支持。
同時,運用一些自我照顧的方式,
渡過失落與哀傷。
可能是閱讀,可能是不孕日記,
可能是信仰,可能是放鬆活動。
重要的是,
不該讓這些不能與失去,定義你。
重新投入個人發展,
可能是你的工作發展,可能是更珍惜與親友的關係,
可能是原本你投入卻沒有時間的事,
可能是因著好奇,學習新技能等。
你,可以由你自己定位,重新找回自己。
3.合作力:合力向外,回應人際。
面對外界各種關愛的眼神或話語,
夫妻彼此可以討論,有個對外的說法,
而內容,
是可以尊重對方願意坦露的界線,
並給予你想要回應的關係人,一份心意,
我在乎你。
你們甚至可能分配角色,演練回應場景等。
也可能,彼此有共識,與某些人,
拉開距離,得以喘息。
4. 精心力:精心時刻,提升關係濃度
生活,不必然都全盤的投注於生育,
可以為關係安排專注於彼此,為關係升溫的活動。
例如。特殊節日、一場電影、一個旅遊、一場對話,
按下生育暫停鍵,獲得自由的呼息。
生育,帶給不孕夫妻莫大的壓力,
一路的心酸血淚,
在當中,你與另一伴一同經驗的,
同在?不同在?
可以盤整不孕及求孕歷程帶給自己感受,
重新意義化不孕或重新建構家庭藍圖。
女人,一定要成為媽媽才有意義?
家庭,一定要有小孩才能完整?
生育?到底…為何?
能否,拉開與「應該」的距離,
而有專屬於你的新觀點。
現在是網路的世代,
可以透過加入不孕社群支持團體,
感受到,原來,
我的心境有人懂,是最好的陪伴力。
同時,經驗分享,知道未來路,
可能會去哪,有更多的認識與準備
並且,可以待你們準備好,
再回頭修復你們有意願但因著不孕而疏離的關係。
夠好的關係,是最大的支撐力。
或搜尋相關的知識,找專家資源,
解決你未能解決的困惑。
____
所有林林總總的使力…
遠離不孕的無力,施予關係一些心力。
讓不孕,可說,好好說。
如果,一切,好難,
記得,世界仍有可以幫助你的資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