📌 本文為性教育推廣文,協助家長看見性好奇背後的能力建構契機。
#性教育 #親子共學 #孩子的主體性
「他為什麼一直摸那裡?」
「他怎麼突然問我:『我是怎麼出生的?』」
性好奇,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出現的一部分。
特別是在幼兒階段,他對身體與關係的探索,往往讓家長感到驚訝、手足無措,甚至有點尷尬。
但我們想說的是——
🌱 每一個在意,都是一組你想與孩子共學的能力。
你在意的,不只是他摸哪裡、問了什麼,而是你其實在乎:
💡他能不能在未來感覺自己、表達需求、懂得界線、活出尊重。
性教育,正是這樣一段從日常出發的能力旅程。
🧩 一、探索中的遊戲力量:性好奇是多重能力的養成契機
孩子的性好奇,不只是問題,而是一種有機的學習過程。
當他摸自己的身體、問出生問題、觀察別人,這些行為表面上是探索,實際上是練習各種能力:
- 感官覺察與身體認知
- 表達與命名的語言能力
- 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差異感知
- 好奇而不帶羞恥的學習動力
🎯 家長可以透過遊戲轉化這些探索,如身體拼圖、繪本互動、角色對話,幫助孩子感受到探索是被理解、被允許的,也在中間練習尊重、自我界線與感受力。
🌿 性好奇不是問題,是探索力與自我感知力的起點。
🧭 三、家長是共學的導航員:引導孩子建立身體主體性
許多家長以為性教育是「教孩子保護自己」,
但在能力建構的視角裡,我們更在乎的是——孩子能不能成為自己的身體主人?
這意味著:
- 他知道自己的身體感覺是重要的
- 他能辨認什麼是「舒服」與「不舒服」
- 他有語言與勇氣說出界線
- 他相信當感覺怪怪的時候,是可以說、不會被罵的
📚 家長可以透過繪本、日常描述、互動遊戲,幫助孩子認識身體部位(用正確名稱)、理解私密空間、練習說「不」與「我不喜歡這樣」。
🎯 這不只是傳授知識,更是陪孩子建立身體界線、行動主權與關係感知的能力。
🌿 性教育不是單向灌輸,而是陪伴孩子練習如何為自己感覺、選擇與行動。
💡 深一層的共學:我們也在重新走一遍性發展之路
💬 每一個在意,都是一組你想與孩子共學的能力。
而當孩子還小,這份「共學」其實不只是教與陪,而是一次機會——重新走過我們曾經經歷卻不一定被好好理解的身體成長歷程。
你可能不記得,自己第一次注意到身體某些「需要特別理解與命名的區域」時,是什麼感覺;
也可能早已忘記,當你問出「我是怎麼出生的」時,得到的是什麼樣的回應。
現在,當孩子以好奇的眼神望向你,
你有機會重新經歷一次自己的性發展旅程──這一次,是有愛、有語言、有選擇的版本。
性教育,是一場與孩子共學的成長旅程

性教育,不是「從幾歲開始教」,而是從你願意開始回應開始。
從性好奇出發,我們與孩子一起練習:
- 怎麼對話而不羞恥
- 怎麼探索而不害怕
- 怎麼建立關係而不是失去自己
📣 當我們把焦慮轉化成練習的契機,孩子也會從你身上學會:
身體是自然的、感覺是重要的、我可以為自己做選擇。
🧡 現在,就是最好的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