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群外貌焦慮: 陪伴女兒看見自己的美

 「我好胖,我要減肥!」
「為什麼我的腿那麼粗?怎麼別人的臉都那麼精緻?」

這些話,是否曾從你的女兒口中聽到?
對這個世代的女孩來說,這已經不是隨口抱怨,而是一種深深植入內心的信念——她們真的覺得自己「不夠好」

但,為什麼會這樣呢?

孩子真的對自己外貌不滿意嗎?——數據告訴我們答案

根據 兒童福利聯盟2024年的調查
🔹 逾七成國高中生對自己外貌不滿意
🔹 近六成因此改變自己(如:穿搭、保養、減重)
🔹 四成五曾修圖或不敢上傳照片

這些數據顯示,不少青少年已受到「單一審美標準」的影響,認為自己必須變得更瘦、更完美,才能符合社會期待。

社群媒體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。每天滑著手機,孩子無時無刻都在接收來自網紅、偶像、濾鏡美顏的資訊,這些塑造出一個不切實際的「完美形象」。當孩子無法達到這個標準時,焦慮與自我懷疑便悄悄產生。

而身為父母,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,讓她們學會欣賞自己的美麗,而不被這些標準綁架呢?

家長可以怎麼做?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身體形象

💡 方法 1:打破單一審美標準,讓孩子看見「美的多樣性」

與孩子一起討論不同文化、歷史時期的審美觀,例如:
某些文化崇尚豐滿身形,某些時代則流行不同體態
不同種族、膚色、身材 都有其美麗之處

當孩子理解「美麗並非只有一種標準」,她會開始放下對單一審美的執著,學會欣賞不同類型的美。

💡 方法 2:避免在日常對話中強調外貌批評

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自我認同影響極大,當家長本身常評論自己的外貌,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學會這種標準。

試著減少這類話語:
「我最近變胖了,好醜。」
「你這樣穿不好看,會顯胖哦。」

改用積極語言,專注於健康與個人風格,而不是迎合審美標準。

💡 方法 3:讚美孩子的獨特美,讓她感受到被肯定

當孩子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時,與其只說:
「在我眼中,你很好看!」
不如更具體地描述她的特質:
「你的笑容很有感染力,讓人感覺很溫暖。」
「單眼皮的女孩特別有個性,我覺得很美。」

這些具體的讚美,能讓孩子知道她的美並非來自符合社會標準,而是來自她的獨特性。

💡 方法 4:引導孩子思考:「美的標準,真的適用於每個人嗎?」

如果孩子對自己的外貌感到焦慮,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問:
💬 「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在意身材?」
💬 「這些想法從哪裡來的?」

幫助孩子反思這些標準的來源,並與她一起討論——這些標準是否真的適用於所有人?她又想如何定義自己的美?

這不只是讓孩子建立自信,更是讓她學會質疑媒體灌輸的標準,培養自己的價值觀。

 

陪伴,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最強大的力量

每位女孩的美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
當我們願意放下社會施加的標準,與孩子一起探索、欣賞多樣的美,也許她們就能從內心真正感受到:

 💛 「原來,我一直都這麼美。」

 

Picture of 黃怡禎

黃怡禎

諮商心理師/性諮商師

Picture of 黃怡禎

黃怡禎

諮商心理師/性諮商師

荷光性諮商性健康聯盟 版權所有。不得轉載

Feedback

回饋分享

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

陪伴你面對穿越傳統框架的性意識,鍛鍊性健康發展5能力,讓性健康能力發展走入生活日常。

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

陪伴你面對穿越傳統框架的性意識,鍛鍊性健康發展5能力,讓性健康能力發展走入生活日常。

Picture of 陳姿樺

陳姿樺

諮商心理師/性諮商師

Picture of 陳姿樺

陳姿樺

諮商心理師/性諮商師

荷光性諮商性健康聯盟 版權所有。不得轉載

推薦課程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